“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。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“候平均溫度”,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。中國地域遼闊,雖各地氣候有差別,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,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。
“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。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“候平均溫度”,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。中國地域遼闊,雖各地氣候有差別,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,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后第3日。
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,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
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節,立秋之夜,人們可以在私人或集體的瓜園中摸回各種瓜果,俗稱“摸秋”。
如在拔節后發生倒伏,應進行中耕培土,讓玉米自身恢復
進入立秋時節,由于持續高溫,日照強烈,伏秋連旱,間有暴雨,菜田管理要求特別嚴格,要特別加強蔬菜的抗旱、防澇、追肥、中耕除草、保花保果及防治病蟲害等工作。
立秋前刮起北風,立秋后必會下雨,如果立秋后刮北風,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干旱
立秋之后,要正確領會“薄衣御寒”,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馬添衣加褲,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,而應該盡可能晚一點增衣,能穿短袖襯衫,盡量不要穿長袖;能穿單衣,盡量不加外套
立秋以后,天地的陰氣會逐漸增長,陽氣則逐漸收斂。盡管已進入秋季,但大多數地區的天氣還是比較炎熱,而降雨量會相對減少,這種燥熱會傷害肺部的陰液,因此,潤肺、除秋燥成為養生的重點。
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,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里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、更有效。
這些氣象要素通過人的皮膚感受器反映到大腦,使腦垂體分泌相應的激素,以保持天氣變化前后機體的相對平衡,使人不致患“氣象過敏癥”
中午秋,赤膊秋(蘇)立秋節氣諺語六月六秋,早收晚丟(冀)六月秋,提前冷
今天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——“立秋”,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,這一天,太陽到達黃經135°,雖然天氣依然很熱,卻標志著秋天的開始,農民將迎來豐收季節。